腥心眼 Heart Eyes (2025)


导演: 乔什·鲁本
编剧: 菲利普·墨菲 / 克里斯托弗·兰登 / 迈克尔·T·肯尼迪
主演: 奥利维亚·霍尔特 / 梅森·古丁 / 吉吉·尊巴多 / 麦可拉·沃金丝 / 戴文·萨瓦 / 更多...
类型: 喜剧 / 悬疑 / 恐怖
制片国家/地区: 美国 / 新西兰
语言: 英语
上映日期: 2025-02-07(美国)
片长: 97分钟
又名: 情人节大逃杀 / 心眼杀手
IMDb: tt32558992
情人节当天,西雅图的一对同事关系的男女被一名叫“腥心眼”的变态杀人狂追杀,两人在浪漫都市中逃脱穿行,努力生存的同时渐生爱意。
今年美国上线的情人节电影似乎都带着一丝“杀气”:AI情趣机器人觉醒自我意识的《完美伴侣》(《完美伴侣》|打造男性向“芭比”),让前任互殴的《前任杀神》,在约会APP上“约到鬼”的《死去的东西》……《腥心眼》同样在今年情人节左右上线,游走在浪漫喜剧与恐怖片之间,它一方面运用了“命中注定的邂逅”结构,另一方面则加入了一个专门猎杀情侣的连环杀手,使得影片在类型混搭上更具趣味性。
面具杀手一直是砍杀片的重要符号。
《猛鬼街》《十三号星期五》《月光光心慌慌》塑造了这一经典形象,并在1996年的《惊声尖叫》中达到全民热潮,引发大量模仿之作,如《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干了什么》《下一个就是你》《情人劫》等。
这些影片虽在设定上有所变动,但本质上仍遵循相似的公式,都是面具杀手搭配一群青少年演员,呈现出一贯的风格。
导演乔什·鲁本有充足的喜剧恐怖片经验,之前拍摄过类似于《吓我一跳》《狼人游戏》之类的同类型电影,甚至还有讽刺类的《2021去死》,借用当年的新闻事件构建独特的电影叙事。
从编剧班底来看,克里斯托弗·兰登是《砍人快乐》的导演和编剧,而迈克尔·T·肯尼迪与麦克·肯尼迪同样参与了《砍人快乐》的剧本创作。
这群人对恐怖与幽默的融合驾轻就熟,理论上具备足够的能力在《腥心眼》中平衡黑色幽默与砍杀片的快感,但结果真的是如此吗? Ally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市场营销主管,专门负责推广高端珠宝品牌。
刚经历一场失恋的她仍无法摆脱前男友的影响,时常沉迷于社交媒体,反复查看对方与新女友的甜蜜合影。
尽管闺蜜Monica不断鼓励她振作,Ally依然难以从情绪低谷中走出。
而她的职业生涯也岌岌可危——毒舌上司Crystal正在考虑解雇她,因为她最近推出的“宿命情侣”珠宝广告(灵感来自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《泰坦尼克号》《雌雄大盗》等经典爱情片,这种解构电影的方式出现在其中很多地方)在“腥心眼”连环杀手再度现身西雅图、疯狂猎杀情侣的背景下,引发了极大的公关危机。
为了挽回形象,公司要求她与营销天才Jay合作,重新构思一条更符合当下时局的宣传策略。
而巧合的是,他们在当天早晨因点咖啡时的尴尬互动意外结识。
Ally答应了在情人节当晚,与Jay共进晚餐商讨方案。
然而,餐厅四处弥漫着浓厚的浪漫氛围,使她感到格格不入。
她的冷嘲热讽让Jay颇为不快,最终破坏了整场晚餐的气氛。
但就在此时,“腥心眼”早已在城市中掀起血雨腥风。
目睹Ally因偶遇前男友后,出于赌气心理与Jay接吻,杀手认定他们是下一个目标,一场惊心动魄的猫鼠游戏就此拉开帷幕。
《腥心眼》在传统砍杀片的框架中,大致融入了贺曼模式的元素。
这一模式源自贺曼电视台(Hallmark Channel),该频道从感恩节到圣诞节,每周7天、每天24小时播放以节庆为主题的浪漫电影,形成了一套可预测的叙事结构:在影片的前15分钟内,观众通常就能确定谁将成为最终的情侣。
女主角往往是城市女性,例如广告主管、室内设计师,或在战争中失去丈夫的寡妇。
男主角则通常带有“乡村化”特征,可能是一名伐木工人,家族经营着圣诞树农场,或是蒙大拿州小镇的警察局长。
这种“城市与乡村”的搭配是贺曼电影的特点之一。
随着剧情推进,男女主角的感情逐渐升温,他们通常会被介绍给对方庞大而温暖的家庭。
电影进行到一小时左右,男女主角的关系会进入关键阶段,他们的眼神交汇,通常伴随着一场深刻的对话,而此时窗外往往飘落雪花。
在故事接近尾声时,一个突如其来的阻碍会暂时威胁这段感情,例如情敌出现,或是某种现实因素令二人分开(这一转折通常发生在倒数20分钟之内)。
但结局依然是可预见的,无非就是拥抱、亲吻、和解、欢聚,背景是一座温馨祥和的小镇,或是一只在雪地里奔跑的小狗,随后画面突然停格,字幕迅速滚动,以便下一部影片准时播出。
《腥心眼》正是将这种高度类型化的贺曼模式,移植进了砍杀片之中。
表面上,电影遵循了浪漫喜剧的基本节奏,Ally与Jay的相识、误会、冲突、情感升温皆符合这一模式。
只不过,原本应当成为浪漫障碍的外部因素,在此片中被替换成了一个嗜血的连环杀手腥心眼罢了。
或许,《腥心眼》可以视为《断魂小丑》的变体,二者都设定了一个在特定节日作案的戴着面具的杀人魔,毫无选择地在城市中实施屠杀。
尽管电影早在开场就设定了腥心眼只针对情侣,但最终我们看到的却是他(她)依旧对多为非情侣(摄影师、司机、警察……)展开攻击。
不过,好在杀人方式富有多样性,通过多种工具的巧妙运用展现出种种视觉奇观,开头第一场戏的死亡方式,甚至可与《电锯惊魂》系列中的场景相提并论。
整部电影还呈现出MTV风格的拼贴感。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将流行歌曲毫无章法地植入其中,以吸引短视频爱好者的关注。
并且纷纷都开始尝试用歌词来辅助叙事,例如第一场戏的男性被杀的场面,正好与歌词“他已经出局”相吻合。
这一做法在当前的电影中已经泛滥成灾,举个最近的例子《重返行动》(《重返行动》|请准备好再返),就不止一次利用这种方式来制造笑点。
很多设定都没有用上。
影片刻意植入的约会软件并未在关键情节中发挥任何作用,女主角Ally“政治正确”式的性格塑造似乎只是为了铺垫她随身携带铁制吸管,以便在最终反杀腥心眼时成为关键道具。
她的闺蜜Monica也缺乏存在感,几乎未能介入核心情节,成为典型的功能性角色。
这部作品更接近一部带有恐怖元素的浪漫喜剧,而非一部带有浪漫色彩的恐怖片。
David与Jeanine这对腥心眼组合在塑造上带有黑暗童话的意味,他们以极端的方式追求爱情,呈现出一种扭曲但富有仪式感的情感观。
与此同时,Ally和Jay尽管相识不过一天,却因腥心眼的追杀迅速加深彼此的情感,经历了一场压缩时间的大冒险。
所有的逃亡与对抗最终转化为他们之间的情感连接,这种对爱情的诠释方式在当代电影中并不多见,反倒展现了一种略显复古的浪漫想象。
不得不说,放在当下的砍杀片市场,这依旧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。